? ? ? 中文俗名:黃頭陸龜 黃頭象龜 緬陸陸龜 象龜 金頭象龜?
? ? ??識別特征:成體背甲長20cm左右。頭中等,頭頂具一對前額鱗及一枚大的、常分裂的額鱗,其余鱗片小而無規(guī)則;吻短,顎緣呈細鋸齒狀。背高而甲長,脊部較平;臀盾單枚,向下包。腹甲大,前緣平而厚實,后緣缺刻深。四肢粗壯,圓柱形;前肢5爪;指、趾間無蹼。尾短,其端部有一爪狀角質(zhì)突,雄性發(fā)達。生活時,頭淡黃綠色;體黃綠色,每一盾片有不規(guī)則的黑色斑塊;四肢褐色,有不規(guī)則黑色斑點。
外部形態(tài)特征:頭部呈淡黃色,頂部有排列對稱的大鱗,吻鈍,上喙略勾曲,鼻孔處為粉紅或淡黃色。背甲高隆,前后緣不呈鋸齒狀。每塊盾片中央有大黑斑塊,腹甲前緣較厚,后部缺刻較深。四肢呈圓柱形。表面有大塊鱗片,呈灰褐色,趾、指間無蹼。北京市場所說的象龜皆為這種龜。
生活習(xí)性:緬甸陸龜是亞熱帶的陸棲龜類,棲息于山地、丘陵及灌木叢林中。喜暖怕寒。在人工飼養(yǎng)條件下,龜喜在沙土上爬動,白天活動少,夜晚活動多。當(dāng)環(huán)境溫度為22-33℃時,龜?shù)幕顒恿?、進食量較大,17-20℃時,僅食少量食物,活動也少。當(dāng)12-15℃時,龜食蘋果,但有消化不良現(xiàn)象。每年的6-9月為活動、攝食旺盛。8月遇長期干旱后,突然下雨,龜喜在雨水中爬行,顯得非常興奮,有的低頭飲水,有的停在沙土上。若遇黃梅季節(jié),連續(xù)陰雨數(shù)天,龜多數(shù)棲息在人工建的洞穴或遮陽篷下。10月上旬溫度達17℃左右,龜?shù)幕顒泳徛?,有的一天也未見爬動,溫度低?1℃,龜進入冬眠狀態(tài),若長期處于低溫5-7℃左右,易患病。翌年4月下旬溫度16℃時,龜出蟄,19℃時已能正常攝食,且消化正常。
行為:緬甸陸龜有固定的棲息場所。若將其移到距原棲息地3米遠處,且拐彎,第二天清晨龜仍在原地。緬甸陸龜較其他龜類溫順,未發(fā)現(xiàn)互相撕咬,但有搶食現(xiàn)象。
食性:在野外,緬甸陸龜食花、草、野果及真菌、蛞蝓(鼻涕蟲)。在人工飼養(yǎng)條件下,喜食瓜果蔬菜及瘦肉類,如菜葉(除大蒜,大蔥,韭菜,辣椒等辛辣食品還包括菠菜不可投喂)蘋果、西瓜、葡萄、番茄、香蕉、瘦肉、蝸牛。不食魚肉、豬肝、牛肉。緬甸陸龜對紅色較白色敏感,喜食紅色的食物,如西紅柿。
雌雄鑒別:體重500克左右可鑒別性別。雌性龜?shù)母辜字醒肫教?,無凹陷,尾短,泄殖腔孔距腹甲后部邊緣較近;雄性龜?shù)母辜字醒氚枷荩挲g大的龜腹甲凹陷的程度越大,尾長且粗壯,泄殖腔孔距腹甲后部邊緣較遠。在繁殖季節(jié),雌、雄龜?shù)难?、鼻周圍的殼趨向粉紅色,爪呈灰色。